71岁时尚奶奶张明淑活成自己,真的没那么难吗?
先问一嘴,朋友,71岁你敢想象在干是公园遛弯拎着早市的菜篮子,还是在家看十遍《甄嬛传》配着保温杯枸杞?你要说刷短视频开穿搭频道,粉丝几十万,还要跑意大利一年住半年、自己设计衣服、到处出书——这玩意听着像《乘风破浪的奶奶》第二季,能活成这样,我服了!
可是韩国有位张明淑奶奶,1952年生,真就是这样硬核操作。最近这位姥姥成了网络热点,一波粉丝一波路人,网友全是“奶奶,您卷到我们年轻人都不敢发声啊!”但她偏偏觉得一切不过“正常生活”罢了。这事搁谁谁不琢磨琢磨难道咱们眼中不可思议的潇洒自如,对有些人真就so easy?
很多人一听张明淑的“人生故事”,直接被震懵。出身寒门,妈妈都觉得她“不够美”,村里女孩能考上梨花女大本该封神了,可她偏不走寻常路家里要安排婚姻,她撒丫子偷跑去意大利学服装设计,还把孩子全丢给丈夫带。你敢信这在上世纪,真是顶天逆天的事。旁人咋看?嘴里一句“悍妇”,心里八成又羡慕又不理解。
但人家就是敢闯。后来就算日子不容易,儿子重病要照顾、自己要工作养家,她一边熬夜一边硬撑。再后来遇上韩国三丰百货楼塌,命差点没了,好家伙,多少人这波就一蹶不振了。张明淑呢?大难不死,照样满血复活——还活得比从前更明白。“人这一生不就图个折腾!”你要她活得像二十岁,其实根本不是她活得像谁都不像,只像自己想要的样子。
别说别人,张奶奶自己都笑,她年轻时“只能是那个出生在1952年的张明淑”——啥意思?那年代的姑娘别说追梦,能活着就不错了,但她偏不认命。如今上了年纪,她爱学意大利语,爱看潮流杂志,自己设计自己穿,瑜伽做到深夜,邮件处理到凌晨……真要说起来,抛开年龄,跟年轻人的“斜杠人生”一拼,真的也不落下风。你说她卷,她还真不是跟人比,她是跟昨天的自己赛跑。
那大家伙是怎么想的呢?网络上最多的评论就是“奶奶您咋不按剧本出牌?”在很多华人心里,老太太的形象无非就是“安安分分带孙子,广场舞打卡、跳跳花式健身操,偶尔带着老伴互怼两句,岁月静好”。谁成想,她娘直接把“人生重新洗牌”玩成了家常便饭。别说年轻人惊了,连一众老大爷老大娘都看傻了人家这日子,别说退休,整个活出了新花样。
有人觉得,这不就是人家有天赋、家里有点条件才能这样?但翻翻张奶奶的人生账单,你就知道啥叫不认命。贫穷出身、婚姻不顺、儿子罹患重病、差点命丧百货楼……每当挫折来了,她都迎头而上,“咬着牙也要折腾出个新路数”。很多网友都感叹,“连变老都变得不那么可怕了”。她的vlog视频最刺激人的“年龄只是个数字,重要的是活得明明白白!”——说句不好听的,有多少四十岁的正忙着自怨自艾呢?人家比你爬的梯子都比你走过的路多,还能精气神满满,谁看了不害臊?
不过等氛围一冷静下来,又有人觉得,热搜上的“时尚奶奶”是不可复制的独苗。毕竟人家背景特殊、天赋异禀,不是平头百姓随随便便活成的。更别说社会对老人的期待那一套——“别折腾了,安享晚年吧”“上年纪了还抓什么造型?小心闪了腰!”主流审美对于老年人群体的定义,老早就套了公式安静、温和、无害、不抢镜,不要天天出来嘚瑟才是正经事。张明淑刷流量,网络看客拍手叫好,但现实生活中,敢跳出“规定动作”的有几个?
张明淑的独立、自由,也有“天时地利人和”。丈夫能带娃,经济能自理,能有支持她放飞自我的土壤。换句话普通老百姓要跑去意大利炫穿搭,真不是谁都能买得起机票、说得来洋文的。,张奶奶的“随心所欲”,到底是普世模版,还是小概率事件?明明昨天还在看的励志今日头条,第二天就被现实拉回“该干啥干啥”,催人还房贷、照看孙辈,谁敢轻言“活出自己”?
可——咱平凡老百姓注定只能“服老”吗?当所有人都觉得,七十大寿就得温和端坐,张明淑 muncul(登场),叫板了整个社会认知。你管我几岁,有问题吗?只要还想着明天,还想见识点新鲜事儿,心态能不老,日子就能万象更新。有网友直言“看她的视频,我都想赶紧老去试试了!”这不是口嗨,是真情实感的羡慕。谁都想有那股子不服输、折腾劲,不怕风雨不怕老。
可是,真相一定那么美吗?说老实话,网络话题一过,大家日子依旧照旧。该谁买菜谁买菜,该谁陪孙子谁陪孙子。张明淑能成为张明淑,不是她活得天生洒脱,是她敢把“年龄”这个紧箍咒卸下来,用力呼吸整个人生的味道。她闯过大风大浪,不是不怕,而是习惯了面对。,她说“变老不可怕,可怕的是不思进取”时,看似一句鸡汤,实则把大部分人都拍晕“欸?我是不是把‘活成自己’想得太难了?”
一段时间过了,热搜安静了,娃娃们继续上学、打工人继续搬砖、老人们依然在树荫下嗑瓜子聊家常。似乎,一切都回到了原点。可谁能某天路过镜子,看见满头银发时,不会记起那个健步如飞的韩国奶奶?再她能有什么了不起?不也是早上称体重、煮鸡蛋配牛奶、中午吃豆腐胡萝卜、晚上来瓶黑啤,这点小日子,咱普通人也都能做。可大多数人选择“算了吧”,她偏不,“今天又是骚操作的一天”。别人年轻是因为年龄,她年轻是因为心气儿还在,一点没输。
其实张明淑的故事就像一记重锤子,砸在我们“不敢活自己的理由”上。都讲“岁月不饶人”,可“人也不能饶了岁月”啊!有的老太太活成了一本教科书——教我们咋按部就班、万事无争。她却像个闹钟时时提醒你真的喜欢现在的自己吗?哪个瞬间你不是在做别人期待你做的事而已?再梦想和年纪,不是分隔的天堑。就怕你压根不给自己点活腻了的权利!
现实远比鸡汤骨感——不是每个人都生来敢折腾,也不是每个人的家庭都能为梦想买单。可是敢不敢先试一下,不用把“老了”当借口,哪怕今天多走一步,明天多张罗一顿自己喜欢的小菜,不也算“活成自己”了么?
最后说点正话反话都让人无语。按不少人嘴里的说法,“张明淑那是天生皮实,命好碰上自由身,不用养家又有钱,还浪,咱哪儿比得了?”照这意思,难不成活得出彩都得拼老天丢你几手好牌?敢折腾成舆论焦点的老人家,成了“别人家的奶奶”,你还觉得理应如此?敢情中国的普通奶奶,排好队,四平八稳地过一辈子最对味,谁要折腾,谁就是“另类”?
想想有点讽刺咱们一边羡慕张明淑活得精彩,一边嘲笑“活出自我”的老年人“不安分”。要说社会对个人选择太不宽容,也没毛病。到底是谁规定了“活成自己”的价格,要按年收税?连“敢活”的勇气都喊不出来,只能在评论区里假装嘴硬?
是不是只有端着保温杯、操着旧剧本,才能叫做“正常的老年”?难道咱们就真得在老去的路上,一点都不许折腾吗?你“活成自己”,是真坚强还是自找麻烦?欢迎有理有据“杠”起来,评论区见——你信不信,70岁的你,也有全新可能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