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的北京,发生了一件震动世界的大事。 86个国家的1200多名政要、学者和国际组织代表,冒着酷暑齐聚清华大学。 他们中有欧洲理事会前主席范龙佩、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、东盟秘书长,还有来自非洲、拉美的发展中国家代表。 这场名为“世界和平论坛”的会议,主题直指当下最紧迫的全球矛盾,“共担、共享、共赢”。
就在同一时间,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全球商品征收10%-46%的“对等关税”。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:1930年,美国曾推出《斯穆特-霍利关税法》,把2万多种商品关税提到48.92%,结果全球贸易暴跌66%,美国失业率飙到25%。 近一个世纪后,美国似乎忘了教训。 2018年对华贸易战打了六年,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不降反升,从3233亿涨到3610亿美元。
论坛现场,70%的嘉宾齐声反对“新冷战”。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的话更直白:“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,日本该反省侵略历史”。 欧洲代表则痛斥关税战是“全球经济的毒药”,而台下坐着的,包括被美国制裁的俄罗斯、伊朗官员。 当美国筑墙时,世界正在北京架桥。
去美元化已从传闻变成现实行动。 俄罗斯卖石油收卢布和人民币,印度用卢比买俄油,连沙特都在谈判人民币结算。 各国央行疯狂囤积黄金,2022年净买1136吨,2023年再买1037吨,把黄金储备占比推到26年最高。 相反,外国持有美债比例从35%暴跌到22%,创22年最低。
中国、沙特、阿联酋等国的央行联手搞了个叫“mBridge”的系统,用数字货币直接交易,完全绕开美元和SWIFT。 数字人民币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推广,阿富汗商人靠它把松子卖到中国,柬埔寨腰果农户收入翻倍。
安全领域也在“去美国化”。 德国修改宪法扩军,欧盟发布《欧洲防御准备度2030》白皮书,计划投8000亿欧元“取代美国保护”。 巴西总统卢拉在金砖峰会上喊话:“必须建立非美元贸易体系! ”此刻金砖国家已占全球贸易近半份额。
为什么全球敢集体转向? 因为离开美国,中国能提供替代方案。 中国是140多国最大贸易伙伴,全球1/3的制造业零件要经过中国流转。 一部智能手机从芯片到屏幕再到组装,全球企业早在中国搭好了产业链。 美国想搞“去中国化”? 业内算过账:光重建半导体链就要十年,还会引发物价飞涨。
2024年中美贸易冲到6883亿美元,美国消费者因中国商品每年省下的钱,够给每个家庭发3000美元红包。 特斯拉在中国销量突破65.7万辆,占全球产量三分之一。 高盛、摩根大通等美国金融巨头,顶着政治压力也要挤进中国市场。
北京论坛上,发展中国家最关心的是话语权。 非洲代表质问:“联合国安理会凭什么没有我们的席位? ”拉美国家要求打破“美国后院”的标签。 他们的底气来自中国:53个非洲国家元首参加过中非论坛,沙特和伊朗在北京握手复交。
连美国传统盟友都在“叛变”。 加拿大新总统公开宣称:“以美国为锚的时代终结了”。 德国企业把高端生产线搬到合肥,空客在天津建第二条飞机总装线。 当特朗普团队最初气势汹汹要对华加税时,最终却悄悄服软,因为他们发现,美国根本离不开中国。
美国的困境像一道无解题:既要美元霸权,又要国内经济平衡,还要货币政策独立,三者根本不可能兼得。 债务堆到36.2万亿美元,社会撕裂到前10%人群消费占全国50%,校园枪击案年增80%。 这些裂痕让各国看清:押注美国风险太大。
中国市场用开放回应封闭。 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从190项砍到29项,制造业领域已实现“清零”。 上海自贸区让外商三天开公司,广东自贸区试点跨境数据自由流动。 2024年前7个月,全国新设外资企业31654家,法国、英国对华投资暴涨121.7%和116.9%。
北京的盛夏,86国代表在清华园讨论的不是对抗,而是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。 当美国在关税战中挥拳砸向空气时,世界已经绕过它,重新铺好了铁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