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球资讯

二战面对德国,法国人最英明的决定就是投降

发布日期:2025-08-04 16:17:06 点击次数:105

今日的世界,被谁掌控?

答案是60后,70后,还有少许80后90后,在一个国家做所有决择的关键时刻,都是作为社会掌控者的人,按下确定键,财富、地位决定了话语权,而他们的成长经历,决定了选择。

有了如上认知,将时光回溯,回到二战时候的法国,那个时候主导这一切的无疑是出生于1880年代的人们!

那个时候的他们,大多50到60岁,国家高官是他们,军队骨干是领导是他们,至于大头兵们,那都是儿孙辈了。

于是,他们按下了确定键,用一种近乎不爱国的方式,去爱法国..........

这确定键的背后,要从少年时光说起。

1880年代出生的那一辈人,算得上法国最悲催和最辉煌的见证者,也是最为矛盾的一代人。

七八上十岁少年的时候,他们听闻最多的,无疑是普法战争的屈辱,进而引申出的,对德国彻骨仇恨。

十多年前的战争,让法国失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,失去了欧洲第一大国的地位,凡尔赛宫中加冕的德皇,也足以比肩法国人曾经的骄傲,拿破仑。

全法国泛滥的民族主义情绪,在同龄人中广泛传递,他们被誉为守护法国,恢复法国荣光的希望。

年轻人啊,注定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。

恰好,他们又出生在好时代里面,普法战争的惨败,没有停滞法国的发展,第二次工业革命,也给了法国无数发展的红利。

新科技改变生活,新技术世界,电灯出现了、电报出现了汽车也出现了。

借工业革命的光,法兰西不断在全世界插上自己的三色旗,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,出现在全世界!

唯一的遗憾,只有心头那根刺,那就是丢失的阿尔萨斯和洛林。

稍许成长,来到了青年时候,对于国际局势的关切,让这群热血沸腾的人儿,关心起了政治。

德国的俾斯麦在欧陆所向无敌,伐交玩的666,连续三次的三皇同盟,让法国在欧陆深陷孤立。

无数人都在思考,如何破局,最后时机来了,沙俄不满于德国对奥匈的过度支持。

致力于对德复仇的法国,主动向沙俄伸出了橄榄枝,外交破局那一刻,无数年轻人欢欣鼓舞。

成千上万贷款流去沙俄那一刻,无数人认为花的值得,俄法同盟,让青年法国人看到了复仇希望。

1898年,英法争夺尼罗河法绍达的事件,法国的妥协,也换来了英国的善意。

原本针锋相对的英法,在德国共同压力之下,渐渐走到了一起。

无数年轻人高呼,英法俄三国同盟,窥见雏形。

年轻的人们,在无数个夜里讨论,欧陆东西两边的强大盟国,必将会让法国复仇雪耻。

原本孤立无援的法国,年轻人信心满满,至于当时主政的法国人,其实他们更多的是担忧。

随后的岁月,德国延续了强势,欧陆列强们组团厮杀,在巴尔干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群殴的代理人战争。

这两次演练,无异于将巴尔干变成了干柴烈火,只等引线。

于是,时间来到了疯狂的1914年,从萨拉热窝传来的枪声,让无数人明白,大战将至。

等待了30多年的复仇火焰,终于有了宣泄口,无数人高呼着复仇的口号,走上街头,无论左中右,只要是法国人,他们都在叫嚣复仇。

复仇的呐喊,成了时代最强音,也铸就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最为团结的时光。

法国人何须动员,80后们踊跃参军,用自己的热情,感染了无数人,这群二三十岁的年轻人,聚集在一起,听着总统普恩加莱广播中的鼓动,看着远方的阿尔萨斯和洛林,想着被德国统治的同胞,心中难掩兴奋。

他们真的爱国,非常爱,为了这个国家,他们愿意献出一切......

可惜的是,没有经历过战争残酷的他们,那一刻并不知道,这不是一场三个月就能结束的旅途,而是持续四年的炼狱。

德国人的强大,超出了热血军团的想象,前线接连传来的失利消息,还有远征阿尔萨斯被赶跑的法国人,都在告诉他们,战争不易。

战争开始不过一个月,战火居然烧到了离巴黎不远的马恩河畔。

被占领的国土,深深刺激了年轻人的爱国心,从憧憬胜利,到保家卫国,他们开始了转变,更坚韧,更顽强,更有牺牲精神。

马恩河畔的充分,凡尔赛绞肉机的惨烈,望着同僚们一个个在机关枪的打压下,如同倒下的麦穗。

除了热血喷涌,还有麻木在升腾。

唯一能拿来慰籍心灵的仅有那无数同样爱国的群众们,巴黎的的士都在运输补给,法国的民众都在节衣缩食,他们成了最后的精神支柱。

要顶住,小伙子们,你们的身后就是巴黎,这个不设防的城市,容不得入侵。

不屈的高卢人,奏起了马赛曲,疯狂的继续充分,用麻木的神经和崩溃的精神,伴随歇斯底里的动作,机械的重复,战壕,掩护,冲锋,开枪,一遍又一遍,直到一个个倒下。

散落的尸体,遍布战场,无尽的哀嚎,响彻耳畔!

无数人都在问,为何曾经的意气风发,为何在践行那一刻,这么难啊!

我们不是有强大的盟友吗?他们在哪里!

我想家了...........

战争还在继续,伤亡还在继续,倒下的人成了英雄,活着的人开始出现怨言。

终于,有人高喊出了自己的心声:这场无意义的战争必须终止!

停止的了吗?无数人也扪心自问!

于是,转机来了,貌似强大的俄国爆发了革命,这不是好消息,俄国虽弱但是人多啊。

可好消息接着就来了,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人,来了,他们不再满足于卖军火卖补给,而是决定在关键时刻下场助战。

年轻人们开始呼喊,法美友谊万岁,该死的战争该结束了。

在他们记忆中,是法国的慷慨援助,成就了今日的美国,这友谊的长存,就如自由女神像一样永远屹立。(自由女神像法国送的)

精神振奋的法国年轻人,抵挡了德国最后的反扑,连续五次疯狂的进攻,他们守住了阵地,迎来了登陆的美军。

实力此消彼长,战场形势陡然生变,强悍的德国,慌了。

德皇退位,战争结束了,一切结束了,可以回家了,回家了。

回到了久别重逢的故乡,经历战火,已然成熟,或者已然麻木的他们,望着凋敝的家乡,静寂的四野,还有曾经玩耍过的地方,毁于战火,他们抱头痛哭。

我们打的什么仗.........

心灵的创伤,成了那一代法国人,心中的结。

生活还要继续,孙儿育女,繁衍下一代,他们渴望和平,渴望再也没有战争,这成了那一代人的心声。只不过,在那之前,还有件事要做,那就是清算,清算死仇德国。

1919年的法国凡尔赛宫,迎来了无数世界政要,三巨头齐聚,配合着无数唱戏的配角,一场貌似正义的和会召开了!

在新闻中,年轻人看到了自己战争的成果!

国际联盟成立了,法国英国是主角。

奥匈帝国解体了,这个讨厌的腐朽帝国,四分五裂。

德意志成了过去,失去了领土,失去了军队,成了可怜的魏玛共和国,还要承担几乎天文数字一样的赔款。

至于阿尔萨斯和洛林,终于回到了法兰西的怀抱。

欧洲将基于自由,重建新的正义,这一次,无数年轻人终于呼出一口气。

用我们这一辈人的鲜血,换回持久的和平,和美好的未来,至少我的牺牲是值得的。

可惜的是,祷告过后没多久,事情出现了变故。

可恨的德国人居然赖账了,从1923年就开始拖欠的赔款,挑动了受伤最深的法国人的神经,于是法国出兵教训了德国。

却不曾想到,被曾经的盟友,横插一杆子。

英美,这两个曾经称兄道弟的国度,居然为了战争狂德国,谴责法国。

渐入中年的战友们,聚会中悟出了道理,原来一切都是算计,国与国哪来的朋友,不过是制衡而已。

法国一家独大,欧陆不太平,德国衰弱到底,谁能压制法国。

看明白这一切的一战老兵们,都沉默了。

随后,几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,无数法国人看着德国步步崛起。

摆脱了赔款的束缚,获得了美国的资金,甚至连美国人,都在逼着法国说:你们该还钱了。

难道这一切都是生意?中年迷惘,成了同僚们见面最常说的话,迷惘过后的醒悟,却有着深深的害怕。

重建的德国,好消息不断,总有去过德国的哥们说着德国见闻。

1936年奥运会的盛况,也让一战老兵们,越发的担忧,法国死了一代人,德国却在蓬勃发展。

如果真要打起来,咋办?

那个时候,不仅一战老兵们害怕,整个法兰西都在害怕,看着这个曾经的死敌,居然在盟友帮助下死灰复燃,各个心有余悸。

人口基数少,一战伤亡大,法国人口4100万年轻人少,德国人口7000万,年强人多,经济发展也更迅速。

担忧的政客们,还有一战老兵们开始行动,他们主导政府不断和英法协商,和波兰协商,和捷克协商,和曾经瞧不上眼的所有国家协商,目的只有一个,获取战争中互帮互助的承诺。

渐渐长大,渐渐成为国家主导者的他们明白,虽然打赢了战争,可法国却在衰弱,却在被孤立,这一切,让他们更加害怕下一次战争。

可惜的是,怕什么来什么!

那个引领德国复兴的小胡子,希特勒,渐成报纸上的明星人物。

在他带领下,德国人一次又一次肆无忌惮的撕毁协约,践踏底线。

他们步步紧逼,左手火枪右手圣经,用曾经帝国时代的方式,将束缚德国的枷锁一个个挣脱。

面对这一切,无数同僚们都在聊天中说,忍忍吧,忍忍就好了。

于是,绥靖成了法国的国策,在英国配合下步步成真。

英法合谋卖了苏台德,丢了捷克,容忍了对奥地利的吞并,无数人都在心中祈祷,这个疯子说话算话。

因为他每次都说,这是德国最后的要求。

可惜的是,此次落空。

望着长大的孩子,还有他们或担忧,或兴奋的讨论,无数老兵心中升腾起一个问号:我们该让他们经历我经历的吗?

不,绝不!

随后德国人来了,这一次他们比二十年前更加强大。

而虚弱的法国,却比二十年前更加不堪,躲在防线背后的年轻人,早已没有了长辈的勇气和韧性。

他们成长的时候,少有国家耻辱的记忆,多有胜利的乐章,和英法主导世界的乐观。

丢失了勇气,如何战斗!

东边的波兰,被苏联和德国瓜分,西边的英国,口惠而实不至,看上去忑不靠谱。

摧枯拉朽的闪电战,给了骄傲的高卢人重拳打击,席卷法兰西的铁蹄,让老兵们默默流下了眼泪。

孩子,我们的命运,不该是你们的命运、孩子,我们的胜利,没有换来你们平安。

战场中血肉横飞的记忆,在心中不断被唤醒,这群人不约而同的叫住了试图参军,保家卫国的孩子们。

你们真要去吗?

我们流干了鲜血,换来二十年的停战,你们也要如此吗?

不不不,绝不!

于是,法国投降了,在一战英雄贝当的带领下投降了。

可以失去骄傲,不能失去生命,因为只有经历战争,才明白战争的无情,胜利失败不过如此。

他们依然是爱国者,只是他们累了,他们怕了,他们悟了。

于是他们做出了最英明的决定,将所有的包袱丢给了法国新的英雄,戴高乐.........

英雄引领时代,而平凡人,真的只想过日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