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球资讯

反制中国购俄油,万斯释放冲突信号,人民日报话音未落,强势反将一军,非同寻常信号震撼世界

发布日期:2025-08-18 08:12:44 点击次数:63

美国那边还在盘算怎么用俄罗斯石油这事儿来拿捏中国,没想到自家的科技公司先被架在了火上烤。中国官媒突然调转枪口,直指英伟达的芯片可能存在“后门”问题,这一下,直接把水搅浑了。

石油关税的虚晃一枪

事情的引子是10号那天,美国副总统万斯公开表态,说总统特朗普正在严肃考虑对中国加征新关税。理由还是那个老掉牙的借口,指责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。这套路不久前刚在印度身上用过,现在又想故技重施。

万斯的话说得也很有水平,他承认对中国加税比对印度“要更复杂”。这话表面上听着像是在陈述困难,实际上是一种赤裸裸的威胁。潜台词就是,虽然麻烦,但并非办不到,特朗普政府有的是办法来处理。

这番言论释放出的冲突信号非常清晰,就是想通过极限施压,逼迫中国在能源合作问题上让步。但这种做法,对中国来说已经没什么新鲜感了。

中方的立场一贯明确,保障能源安全是国家核心利益,从谁家买油是中国自己的事,轮不到别人说三道四。想用关税来胁迫,更是打错了算盘。今年4月那场中美关税交锋,美国也没讨到什么便宜,所以万斯这次的叫嚣,更多被看作是虚张声势。

芯片战场的精准反击

就在万斯的话音还未散去时,中国这边直接换了个赛道。官媒“玉渊谭天”先是抛出一篇独家观察,标题就叫《美国如何给芯片安“后门”》,紧接着《人民日报》跟进发文,直接点名英伟达,反问“让我怎么相信你”。

这个时间点选得极其微妙。就在不久前,美国刚解除了对英伟达H20芯片的对华出口限制。这边刚放行,那边官媒就开始深挖安全隐患,意图再明显不过了。

所谓的芯片“后门”,简单来说,就是你花钱买来的硬件,实际控制权却不完全在你手里。设备上的所有信息,都可能被远程窃取。英伟达当然坚称自家产品没有“后门”,但官媒的分析显然不相信这种单方面承诺。

文章直接把美国的黑历史翻了出来。美国政府要求企业预留“后门”早有先例,只是后来从公开要求转为了秘密进行。技术上更是成熟,想做就能做到。

“后门”并非空穴来风

早在1992年,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推出一款加密设备,就被美国政府强压着换上了带有“后门”的“Clipper芯片”,方便国家安全局(NSA)随时解码通信内容。这事后来遭到强烈抵制,三年就黄了。

但这个想法并没消失。今年5月,美国众议员比尔·福斯特,一位懂芯片设计的物理学博士,牵头提出法案,要求强制在受管制的芯片里植入“后门”,并直言“追踪定位”和“远程关闭”等功能在技术上完全可行。

具体到H20芯片,实现“后门”的手段多种多样。硬件层面,可以在电源管理模块里加装一个微型电路,设定好条件,比如累计运行500小时后,就能直接断电或损坏芯片性能,让前期投入打水漂。

软件层面则更灵活。英伟达的CUDA平台拥有全球超过400万的开发者生态,在更新驱动程序时,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植入激活“后门”的指令。一旦设备联网,窃密、定位、远程控制,几乎无所不能。

更让人不寒而栗的是美国提出的“片上治理机制”。这个机制据说能锁定许可证、追踪地理位置、监控使用情况甚至限制芯片用途。有报告指出,英伟达的芯片早已部署了这些功能,只是处于未激活状态。

性能缩水的“特供版”

如果说安全问题是隐患,那性能问题就是摆在明面上的短板。这款专门为中国市场“定制”的H20芯片,性能缩水严重。和标准版的H100相比,算力只有20%,GPU核心数少了41%,整体性能下降了28%。

这样的性能,连万亿级别的大模型训练需求都无法满足。更要命的是,它的能效比也不达标。国家对服务器GPU的能效比要求至少是0.5TFLOPS/W,而H20只有0.37,这与中国追求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。

所以,官媒这波操作可以说是打在了七寸上。不仅指出了H20芯片潜在的巨大安全风险,还点明了它性能差、能耗高的事实。这等于直接告诉国内的企业和数据中心,这笔买卖不划算,风险还高。

结语

大国之间的博弈,从来不是单向度的施压与屈服。美国试图在能源领域用老办法卡中国的脖子,而中国则直接绕开,在科技领域掀了美国的桌子。这一招棋,不仅巧妙地化解了对方的攻势,还精准地打击了对方最在意的利益点。

英伟达为了重返中国市场,费尽心思搞出H20这款“特供”芯片,背后是上百亿美元的潜在市场。如果因为安全和性能问题被中国市场集体抵制,那着急的就不只是英伟达,还有它背后的华尔街。

《人民日报》和“玉渊谭天”的这次联手出击,对外释放的信号再清晰不过:中国有决心也有能力捍卫自己的核心利益,并且会在对方意想不到的地方发起反击。想靠霸权手段压人,恐怕得先掂量一下自己的脖子,是不是也同样被人攥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