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日,特朗普在社交媒体突然宣布:越南输美商品将面临20%关税,若涉及“中国转运”则税率飙至40%。
消息一出,越南谈判团队当场懵了——三天前双方达成的共识明明是11%,白纸黑字的协议草案还摆在桌上。
一、突袭:从握手到翻脸只需一条推文
越南工贸部的内部文件显示,6月底美越已就11%关税达成初步共识,越南甚至提前签署了80亿美元波音飞机采购合同,并承诺对美国农产品、液化天然气实施零关税。
但特朗普在最后一刻推翻协议,单方面将税率提到20%,还附加了一项致命条款:任何使用中国原材料的商品均视为“转运”,需缴40%惩罚性关税。
“我们像被当众扇耳光”,河内一名谈判官员匿名抱怨。 更讽刺的是,特朗普宣称“越共总书记苏林已同意条款”,但越南政府至今拒绝承认协议效力。
二、反击:越南的“愤怒72小时”
第一拳:外交抗议+国际诉讼
7月3日,越南外交部紧急召见美国驻越大使,递交抗议照会并启动WTO争端解决程序——这是越南时隔十年再次在WTO起诉美国。
越南工贸部同步要求美方30天内明确“转运”定义,剑指条款模糊性可能引发的滥罚风险。
第二拳:关税反制+供应链切割
7月7日,总理范明政签署报复性关税令:对美国农产品、液化天然气加征15%关税,覆盖38亿美元商品。
同时拨款12万亿越南盾(约5.2亿美元),补贴企业从泰国、马来西亚采购替代原材料,试图绕开“中国关联”嫌疑。
第三拳:产业紧急避险
同场会议中,越南推出“出口多元化闪电计划”:2025年底前将对美出口占比从33%压缩至28%,重点开拓欧盟、中东市场。
耐克代工厂已收到指令:新订单必须标注“非中国原料”,并提交全套供应链追溯文件。
三、软肋:越南经济的两副枷锁
越南的反击看似强硬,实则暴露致命软肋。 2024年其对美贸易顺差高达1230亿美元,占GDP近90%,三分之一出口捆绑美国市场。
更棘手的是产业链依赖:三星越南工厂70%零部件来自中国,纺织业超60%棉纱需华中采购。若40%“转运税”落地,电子、纺织两大支柱产业将遭灭顶之灾。
四、算计:商人总统的“交易艺术”
这场突袭充满特朗普式谈判烙印。 4月他先对越南祭出46%关税大棒,随后“让步”至10%换取90天谈判窗口——这正是《交易的艺术》经典策略:“先极限施压,再假意妥协”。
五、代价:弱国的外交困局
越南的妥协空间正被急剧压缩。 为讨好美国,其工贸部7月初突然对中国热轧卷钢加征27.83%反倾销税,且未经WTO协商程序。
六、残局:没有赢家的博弈
截至7月15日,美越未公布任何正式协议文本,20%关税条款悬而未决。 越南港口堆积的电子元件集装箱面临滞销风险.
而美国零售商同样焦虑:Target和沃尔玛已致函白宫,警告服装、鞋类涨价将引爆通胀。
而在河内的政府大楼里,官员们盯着贸易数据苦笑——2024年越南对华贸易额2660亿美元,远超对美规模。